从泌水情况来看,基础配方P1及用PP纤维替换PAN纤维的方案P2均呈现一定程度泌水现象,即PP纤维替代PAN纤维,对泌水问题并没有改善。原因在于:纤维本身没有增稠成分,不能增加其豁聚性,而对于由于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原因引起的滞后泌水,不具备改善能力。HPMC和PP纤维复配的方案P9呈现轻微泌水;其他方案中,因HPMC , PP纤维及聚丙烯酸钠增稠剂三元复配,在试验过程中,未出现泌水现象。主要有如下原因。 1)HPMC为缓释型,缓慢溶解于水中,随着溶解过程,保水、增稠作用增强,与水泥泌水过程恰好相反,部分减轻了混凝土泌水现象。 2)本次聚丙烯酸钠增稠剂的粒径相对较粗,完全吸水饱和时间为60min左右,泌出的多余游离水逐渐被聚丙烯酸钠增稠剂吸收,进而进一步阻止了泌水现象的发生,且随着掺量增加,多余游离水进一步减少,不易发生泌水现象。 为了便于分析各因素对抗裂性能的影响,将表2数据制成图表,如图2所示。由图2可以看出,P1的裂缝数量最多,P6,P11,P12的裂缝数量最少;P9的裂缝宽度最大,P4,P11的裂缝宽度小;P1的裂缝长度最长,P8,P11的裂缝长度最短;P2的开裂面积最多、P11的开裂面积最少。 从性能角度看,P11的配合比方案最优;从经济与性能综合角度来看,P6方案最优;从经济角度来看,P9的方案最优。 从数据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。 1)用等质量的PP纤维替代PAN纤维,并未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,原因可能是,PAN纤维为亲水纤维,而PP纤维为憎水纤维,相比较而言,PAN纤维与水泥基的握裹力更好;另一方面,PAN纤维的直径小,单位面积的纤维数量更多。所以表现出,虽然裂缝数量较多,但开裂面积少和长度短。 2)本试验参数范围内,聚丙烯酸钠增稠剂的最佳掺量为0. 1 %,当其掺量达到0. 15%以后,其抗裂性有所下降,分析原因可能是:在聚丙烯酸钠增稠剂小掺量范围内,随着掺量的增加,混凝土保湿率增加,抗裂性增强,但随着掺量的进一步增加,更多泌出的游离水被聚丙烯酸钠增稠剂吸收,蒸发速率大于泌水速率后,反而增大了开裂风险,造成了抗裂性的下降。 3)在0. O 1%一0. OZ%掺量范围内,纤维素的保水作用增强了混凝土的抗裂性。 4) HPMC通过络合H+保水、聚丙烯酸钠增稠剂通过吸收物理水分保水、PP纤维通过减小砂浆内部应力集中、增强早期水泥基体抗拉强度来增强抗裂性,三者复配,抗裂性能最佳。 结语 1)同等质量条件下,PP纤维的抗裂性能不如PAN纤维。 2)本次试验参数范围内,HPMC的最佳掺量为0. 02%。 3)从抗裂角度出发,聚丙烯酸钠增稠剂最佳掺量为0.1%。 4)PP,HPMC,聚丙烯酸钠增稠剂复配对抗裂效果最佳。www.xinglongchem.net |